
“每次过马路都得抢时间,太危险了!”市民沈女士向“新民帮侬忙”栏目反映,上海普陀区常德路澳门路路口的行人绿灯时长过短,导致行人难以在规定时间内通过马路,被迫与多个方向的非机动车混行争道,交通安全隐患突出。她呼吁相关部门优化信号灯配时,并改善路口等候区域条件,消除出行风险。
西侧段澳门路信号灯等候区
绿灯亮起后,多个方向的非机动车集中通行,为避让车辆,不少行人往往来不及过街
新民晚报记者实地探访发现,常德路上的路牌指向南北,澳门路的路牌指向东西,该交叉路口存在特殊通行情况:西侧段澳门路设有机动车禁行标志,仅允许行人和非机动车通行。沈女士介绍,这是不少孩子上下学的必经之路,她常带孩子从西侧澳门路横穿常德路,“这里一直是人车混行,电瓶车通行速度快,为了安全我们会尽量避让,但让完车,绿灯时间就不够用了。”她表示,西侧澳门路对应的行人绿灯仅15-16秒,避让车辆后往往来不及完成过街,只能与非机动车抢道,风险极高。
下午3时30分,新民晚报记者在西侧澳门路人行道入口观察到,该路段对应的常德路路面宽约十几米,行人绿灯时长约15秒。绿灯亮起时,三个方向的非机动车会集中通行,与行人形成冲突:一是西侧澳门路的非机动车与行人同方向过街,等候时易与行人拥挤抢道;二是马路对面东侧澳门路的非机动车同步驶来,与西侧车流形成对冲;三是常德路北侧的非机动车由北往南穿行路口。反之,从东侧澳门路前往西侧澳门路的行人,也会遭遇同样的“人车混行”困境。短短15秒内,行人需躲避多方向车流,既要保障自身安全,又要赶在绿灯结束前过街,被迫抢行成为常态。
“就算等下一个绿灯,还是要面对多方向车流,有时只能硬着头皮抢道。”沈女士说,该路口周边分布着多所学校,上下学时段车流、人流更为集中。她建议相关部门实地调研,适当延长行人绿灯时长,让行人有充足时间安全过街,避免因“抢时间”引发交通事故。同时她提到,西侧澳门路的信号灯等候区域宽度较窄,行人和非机动车易拥堵叠加,建议移走路口一处地铁指示牌,扩大等候空间,进一步降低出行隐患。
配配查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